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下载更多分子模拟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中科院-石头 于 2012-11-25 16:44 编辑
蛋白激酶是人类最大的一类蛋白家族,也是目前药化领域最热的药物靶点。由于蛋白激酶具有一定同源性,表现在结构上即具有相似的结构特点。因此,对于该领域的初学者,学习并且记忆蛋白激酶的结构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推荐Jeffrey Jie-Lou Liao一篇综述(Liao, J. J.-L., J. Med. Chem. 2007, 50 (3), 409-424.)。
在这里,笔者赘述下蛋白激酶结构特点。蛋白激酶配体结合域,从N端到C端,分为两部分:N-Lobe和C-Lobe。N-Lobe从N端开始,依次为β1,β2,β3,αC,β4,β5这些折叠和螺旋结构,构成了口袋上半部分,其中重点注意的有三处,一是,β3上Lys和αC上Glu通常形成盐桥键,与ATP作用,起到稳定ATP结合的作用,在与抑制剂结合是,盐桥键通常是打开的;二是,αC螺旋为了适应小分子结合,有时会往外打开,扩大结合口袋,这种模式也叫C-helix out,此时蛋白处于Inactive(例如EGFR与Lapatinib作用时);三是,β3上的几个氨基酸将口袋隔成前后两个口袋,就像门卫一样,所以叫做gatekeeper,它们的突变常引起耐药(例如EGFR的T790M和Bcr-Abl的T315I)。
连接N-Lobe和C-Lobe的一段氨基酸残基像门的铰链一样,将两部分联系起来,所以叫做铰链域,这部分对于小分子抑制的结合最为重要,通常以氢键给体和供体的形式与小分子的母核作用(常见的小分子母核有喹唑啉,2-氨基嘧啶等能提供相应氢键给体供体的骨架)。
C-Lobe大部分由α螺旋组成,主要起与底物结合和催化的作用,其中重点注意的有一处,β8处的高度保守序列Asp-Phe-Gly(DFG),其中Phe的苯环如果朝向右边(αC这边)称为DFG-in,此时蛋白处于Active,整个蛋白呈打开的状态;当苯基朝向左边(铰链域这边)称为DFG-out,此时蛋白处于Inactive, 整个蛋白呈关闭的状态。这两个模式对于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意义在于,DFG-out时后口袋的残基可被利用。
PS:由于时间仓促,如果有错出之处,请及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