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子模拟论坛

 找回密码
 我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36|回复: 3

[研发新闻] 2012年12月06日 nature 要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6 16: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下载更多分子模拟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想注册

x
2012年12月06日 nature 要览
http://www.nature.com/nature/current_issue.html cover_nature.jpg

封面故事:神经嵴的起源                                                
使脊椎动物与其他动物如此不同的很多特点都与头有关,其中包括头盖骨和专门化的眼睛及耳朵。头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神经嵴(神经冠)细胞决定的,这些细胞源自胚胎中被称为“神经板”的、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区域,然后在整个身体中迁移,帮助形成各种不同组织。神经嵴的起源一直是一个谜。这项研究显示,作为脊椎动物的一个远亲,独居海鞘有一个源自“神经板”边缘的细胞系。这些细胞表达几个神经嵴分化基因,但却没有神经嵴的某些明确特性(如长距离迁移)。然而,调控基因Twist的定向“误表达”就足以诱导这些特性中的其中一些。这些结果表明,神经嵴基因网络大部分是在被囊动物和脊椎动物分化前出现的,“间叶细胞”决定因子(如Twist)向“神经板”外胚层中的“共择”,对于脊椎动物“新头”的出现极为关键。封面图片:由Nick Hobgood 在东帝汶近岸拍摄的一组独居“蓝色响铃”被囊动物(Clavelina moluccensis)。(Link to Letter p. 104)

HIV-1疗法的新希望
针对“人免疫缺陷病毒-1” (HIV-1)的广谱中和抗体形成速度慢,仅见于少数患者,但它们能防止感染,因此对HIV疗法的设计有很大重要性。以前的研究工作表明,该病毒能很快形成对这些抗体的抵抗力;不过现在已经有了更强效的抗体。因此,Michel Nussenzweig及其同事对抗体疗法在“人化”小鼠身上的治疗潜力重新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用广谱中和抗体的组合进行的被动免疫疗法能有效控制HIV-1感染。他们提出,现在是重新审视单克隆抗体作为HIV-1感染者的治疗药物的时候了。(Link to Letter p. 118)

EZH2作为淋巴瘤的一个治疗目标
EZH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PRC2)的催化性亚单元)涉及通过“赖氨酸27上的组蛋白H3”(H3K27)的甲基化抑制基因表达。EZH2的过度表达与肿瘤发生有关,其催化区域内的突变发生在淋巴瘤中。在这项研究中,Caretha Creasy及其同事介绍了EZH2甲基转移酶活性的一种强效小分子抑制因子,它降低被甲基化的H3K27的水平,激活被沉默的PRC2目标基因。它还抑制小鼠EZH2突变细胞系的增殖和EZH2突变体异种移植物的生长。因此,对EZH2活性进行药理抑制可能是治疗EZH2突变淋巴瘤的一个可行策略。(Link to Letter p. 108)

一个正在形成中的太阳系
这篇论文报告了利用亚毫米干涉测量法来获得对处在最早演化阶段(Class 0阶段)的一颗原始恒星周围的一个大型“开普勒盘”的首次探测结果。迄今所观测到的最小“原始恒星-外包层”质量比大约是2.1。新发现的这颗原始恒星(编号为L1527 IRS)质量大约为0.2个太阳质量,“原始恒星-外包层”质量比大约0.2。L1527已经有了一个至少有7个木星质量的原始行星盘,与人们所假设的能够形成行星的盘相似,所以它似乎具有一个正在形成中的太阳系的全部要素。(Link to Letter p. 83; News & Views p. 52)

合成可调纳米线的新方法
纳米线对电子学、能源和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很多不同应用来说都有希望。然而,一大障碍是怎样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纳米线。在这项研究中,Lars Samuelson及其同事开发出砷化镓纳米线的一种基于气溶胶的低成本合成方法,其吞吐量要大大高于传统方法所能达到的吞吐量。该方法能生产具有可调的尺寸、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光谱一致性的高质量纳米线。(Link to Letter p. 90)

功能化杂环的合成

富含氮的杂环在制药领域很多,它们的合成已通过在由过渡金属介导的交叉耦合反应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而得到简化。然而,不依靠预先功能化的起始材料的实用的、具有选择性的C-H功能化方法的开发却是一个欠发展的领域。本文作者报告,亚磺酸锌盐可被用来将烷基转移到杂环上,从而允许在药学上有用的C-C键以一种温和的、直接的和操作简单的方式形成,同时又能以一种正交方式对其他固有的C-H功能化方法做出反应。(Link to Letter p. 95; News & Views p. 45)

环烯醚萜合成酶的识别
本文报告了环烯醚萜合成酶的识别。这种酶是环烯醚萜生物合成中的一个关键酶,而环烯醚萜则是一大类双环天然产物,具有抗癌、抗炎、抗真菌和抗细菌活性。这种酶通过一个新颖的、取决于NAD(P)H的级联反应生成一个双环体系。关于其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将有助于出于农业和制药方面的目的而对农作物或微生物中的环烯醚萜和相关通道进行改动和重组的研究工作。(Link to Letter p. 138; News & Views p. 50)

网格细胞的自组织
在哺乳动物脑中,内嗅皮层的网格细胞周期性地响应于空间环境而发射信号,将空间组织成一个动态的导航网格。人们对形成网格模式的网络的功能组织方式尚不了解。在这项研究中, Edvard Moser及其同事在大鼠的内嗅皮层中发现了网格细胞簇的一种模块化排列,它维持截然不同的网格规模、取向和“θ-调制”,同时也对环境独立做出反应。这种排列形式与很多感觉系统更为等级化的形式是不同的,说明该网格系统可能是由自组织的网络动态形成的,而不是在输入特异性的基础上形成的。(Link to Article p. 72)

具有高度演化复杂性的藻类基因组被测序
这篇论文介绍了两种具有很大基因和细胞复杂性的真核微生物(Guillardia和Bigelowiella)的核基因组的序列。这些藻类是通过吞食真核藻类以内共生方式获得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过渡形式,它们有四个基因组:线粒体和质体(叶绿体)基因组、一个来源于宿主的核基因组和一个来源于内共生的微型化的“类核体”基因组。分析显示,它们具有对一种单细胞生物来说的前所未有的另类剪接方式和广泛的基因和生化“镶嵌性”。虽然从线粒体到核的基因转移在两种生物中都在继续,但从质体到核及从“类核体”到核的转移已经停止,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类核体”持久存在。(Link to Article p. 59; News & Views p. 46)

相邻神经元之间的交流
曾有人提出,一个神经元的“电活性”能影响与其没有相连的邻居的“电活性”,但这种所谓的“假突触效应”被普遍假设比较弱,相对来说被研究得很少。在这项研究中,John Carlson及其同事发现,果蝇的“嗅觉受体神经元”(ORNs)通过大的假突触信号相互通信,对嗅觉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一个ORN的持久反应被其邻居的瞬时激发抑制。本文作者还发现,疟蚊“按蚊”中的一个对CO2敏感的ORN可以被一个相邻ORN的激发所抑制,而果蝇的一个CO2神经元的侧向抑制能降低对CO2的行为反应。由于CO2是蚊子用来寻找人类宿主的一个关键提示,所以这项研究为昆虫控制提出了一个新手段。这些发现表明,“假突触效应”可能要比人们以前所意识到的更为普遍,尤其是在受限的“周围感觉腔”(如味蕾)中的神经元当中。(Link to Article p. 66; News & Views p. 44)




发表于 2012-12-7 08: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学习,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5: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确实回帖的人太少了!!
效果好的话,继续做下去!
发表于 2012-12-10 11: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看,希望能坚持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分迪科技|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物分子模拟论坛 ( 蜀ICP备14009200号-3 )

GMT+8, 2024-11-17 21:38 , Processed in 0.05484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