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新模式有望推广 药品上市时间缩短一半
“父亲是带着遗憾离世的,虽然知道已经有新药研发成功,但我们苦苦等候了5年,这些药还是未能上市……”周先生是一名公务员,他的父亲因为晚期肺癌近日离开了人世,在自己的微博上,周先生无限感慨:“不知中国还有多少像我父亲这样的肿瘤患者,漫长的药品研发和临床治疗之路,他们等不起,只能黯然离去。”不过,这样的悲剧在未来或许有望画上句号。 第三届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召开前夕,大会主席、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会长吴一龙教授透露,如今肿瘤治疗领域的药品临床试验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我们不再等药物研发出来后花十几年来完成Ⅰ~Ⅳ的临床试验,而是先找出病人体内的肿瘤驱动基因,针对这些基因研发药物,然后再回过头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吴一龙说,这种模式一旦成熟并推广,肿瘤药物临床时间将缩短一半以上,“一种新药从研发到投入临床,大概只需4~5年,患者不用再伸长脖子等待,而且药价也将降低。 传统模式: 一种新药投入临床起码10年 一种药,从研发问世到用在临床病人身上,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撇开前期研发所花费的时间不算,光是做完四期的临床试验,最少也得花10~15年。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 据吴一龙介绍,药品在Ⅰ期临床试验之前,已经在动物和细胞上做过充分研究,对其安全性有充分了解。Ⅰ期临床试验的目的就是要在人的身上确认这些药物的安全性,以及它合适的剂量。由于抗肿瘤药物一般都会带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能在普通人群中做Ⅰ期临床试验,而是会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招募志愿者。“这些患者一般是现有的治疗方法对他们已经没有效果,而这种需要临床试验的药物可能会对他们起作用。”Ⅰ期临床试验的时间要花2年左右。 Ⅱ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看药物的疗效,并再次分析其安全性。这个阶段要花2~3年。而到了Ⅲ期临床试验,目的是要再次确认Ⅱ期的药物疗效,“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患者参与到试验中,一般的要求是3000~10000人,这当中的工作量非常大,耗时也非常长。”吴一龙说,而且根据现在的最新要求,Ⅲ期临床试验还要做两个,“目的就是为了证明结果的可重复性,必须两个Ⅲ期临床试验都得出同样的结果,这个药品才能正式上市。” 一般来说,Ⅰ~Ⅲ期临床试验做完最少得花10年。而在之后的Ⅳ期临床试验中,医生和科研人员要在更多的人群中进行药物的试验,目的是发现药品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按照这种传统的模式,一个药品的临床试验,从Ⅰ期~Ⅳ期,差不多要花10~15年。” 新模式: 先找准“目标”再制造“武器” 吴一龙说,这种传统的药品临床试验模式有两个最大的缺点:一是耗时太长,“尤其是肿瘤治疗,它不像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等得起,很多晚期肿瘤病人根本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早就离开人世了。”第二是效率不高,“由于选择病人时犹如大海撒网,针对性不强,所以经常会得出药品无效的结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过,抗肿瘤药物,尤其是生物靶向治疗药物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全面展开一种新的药品临床试验模式。”吴一龙透露,而这当中最大的“秘密”就在于捕获肿瘤的“驱动基因”。 吴一龙解释说,随着基因科技的发展,医学早已发现肿瘤的发生与细胞的基因突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前大家都说肺癌是一种病,但其实经过基因检测我们发现,肺癌其实是200多种病,因为目前发现的肺癌驱动基因就有200多种,正是这些不同的驱动基因主宰了不同肺癌的发展和变化。” “所以,目前国际上最新的药物研发模式和临床试验模式是:先找出不同肿瘤背后有特异性的驱动基因,然后根据这些驱动基因来研发药品。”吴一龙说,这是一种有的放矢的药品研发,与以前先把药物研发出来了,然后再来慢慢验证它是否安全、是否有效的传统模式相比,研发的效率将成倍提高。 患者获益: 早日用上新药,减少经济负担 “用新的模式来做肿瘤靶向药物,从发现驱动基因到完成研发和临床试验,我们目前的经验大概只需4~5年。”吴一龙说,以两种最早期出现,如今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的肺癌靶向药物为例,它们针对的肿瘤驱动基因是EGFR,这个药从临床试验到上市大概用了9年。“而近几年由省人民医院领衔在做临床试验,所针对肿瘤驱动基因是ALK的药品,今年已经上市,整个过程仅仅用了4年。还有一种药品,它专门针对使用ALK靶向药物之后出现耐药的患者,目前从临床试验LDK378已看出有效率达到90%,相信大概也只需3~4年就能上市。” 吴一龙认为,这种新模式能给患者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不用再苦苦等待新药上市,而且这些药如果是针对其肿瘤所携带驱动基因进行“定点攻击”的话,有效率会明显增加。“以目前携带EGFR驱动基因的肺癌为例,使用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效率达到70%~80%.”与此同时,由于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过程大幅缩短,制药成本也会相应降低,药品投入市场后的价格也会有所下降,从而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肺部肿瘤: 七成腺癌的驱动基因已被“捕获” 要在临床上推广这种全系的药品研发和临床试验模式,有赖于医生和实验室能在临床上“捕获”越来越多的肿瘤驱动基因。据了解,临床上的肺癌病例大多数为腺癌,而目前广东省人民医院肺癌研究所已经找到了70%腺癌的驱动基因。 针对近期网络上“美国承认放化疗使癌细胞加速扩散”的言论,吴一龙表示,不可否认,放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确实会对人体正常组织和细胞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但以往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为了挽救病人的性命,延长生存期,手术和放化疗都是经过医学界反复的科学验证,并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过,吴一龙同时认为,如果以肿瘤驱动基因为基础的药品研发和临床试验模式将来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那么患者使用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的机会就会日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针对每一个不同患者的、创伤更小、疗效更高的‘个体化’治疗。”
页:
[1]